飲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7-25
《飲水思源》
自后山桃花溪的水流中斷那天起,村頭的老槐樹下那口銅鐘便響徹云霄。村民們聽見村長沙啞的聲音疾呼:"溪流已干涸!"三十七戶人家的壯年們紛紛拿起扁擔和水桶奔向遠方,唯有村東的張老漢卻獨自扛著鐵鍬朝山坡走去。
張老漢本名張守拙,是村里最后殘留的手工藝石匠。他在龜裂的黃土地上揮動鐵鍬,布滿皺紋的臉龐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蒼白。"現在還執著于雕琢那塊無用的石頭嗎?"鄰居李大娘扛著空水罐走過,干枯的嘴唇滲出點點血絲。張老漢默不作聲,鐵鍬深深插入土層,揚起一陣黃塵。
村西趙家的小兒子最先察覺異常。那日他饑腸轆轆去掏鳥窩時,發現張老漢正蜷縮在深達半人高的土坑中,他的衣衫上凝結著冰涼的露珠。"張叔竟然喝露水呢!"孩子的笑聲在干枯的村落里回蕩。人們這才注意到,張老漢院內那口青石缸中總存有半缸清涼的水,水面上漂浮著野薄荷和車前草。

"肯定是私藏錢財買來的水!」”說不定是從祠堂供桌上偷取了山泉水?"流言如熱砂般在村里傳播。然而張老漢依然黎明即起,用粗陶碗舀一瓢露水,就著咸菜根啃冷饅頭。鐵鍬敲擊巖石的火花,是這個干涸村莊唯一的光芒。
到了第七個滿月之夜,鑿井的聲音突然停止。少年阿青手持火把攀上山坡,發現張老漢昏倒在三丈深的井底,指尖沾滿了碎石,身旁的竹筒僅剩少量渾濁的泥漿。皎潔的月光透過井壁縫隙,映照出滲水處那隱約可見的水紋。

自那天起,鑿井工作轉為集體行動。趙家的壯漢揮舞著祖傳的棗木錘,王家的妻子推來獨輪車搬運碎石。當第一股清泉從巖石縫隙中噴涌而出時,張老漢正用草繩測量井深,忽然聽見井口傳來歡呼聲——遠方的山巒被火紅的晚霞染紅,而井底倒映出的是三十七張沾滿泥土的笑臉。#這是一部佳作#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