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農村的過年美食:懷念與感慨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7-25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山東的一位28歲準新郎因食用瘟雞肉而中毒身亡。這則新聞讓我深感悲痛,同時也感到震驚不已。
在農村地區,過去瘟雞和瘟豬肉曾被視為搶手貨,并未聽說有人因此食物中毒而發生不幸事件的報道。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每家每戶都會養雞養豬,盡管這樣的生活方式相對自然健康,但偶爾也會遭遇疾病。即便如此,這些患病的動物也不會輕易被丟棄。

記得有一年夏天,大伯家的一頭豬突然停止進食,并且喉嚨里發出雜音。由于當時的條件有限,治療效果不佳,大伯最終決定將病豬宰殺。
對于成年人來說,這是件令人難過的事情,但對于我們這些孩子而言,則是歡欣鼓舞的時刻,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有機會享用美味的食物。因此,在那之前我們就已經守在廚房外面了。
然而,那個時候豬肉比現在要珍貴得多,即便它是瘟豬,主人家也舍不得大量烹制。如果家里條件稍好一些的家庭會買些回去,這樣也能幫助減少主人的經濟損失。
等到一切收拾完畢后,幫忙殺豬的人們會在大伯家中聚餐,五花三層的豬肉燉在盆子里,饞得我們這些小孩子直流口水。

不過,孩子們是沒有資格上桌吃飯的,只能等待大人吃完了才能輪到母親們帶著我們去用餐。這時桌上剩下的大多只剩些肉湯了。

這時候大伯母會把事先留出的一點豬肉倒在盆里,讓我們這些饞嘴的小孩解解饞,而她們則會在湯中燙一些綠葉菜來享用。
一頓飯下來賓主盡歡,不久之后,大伯家又買回了新的小豬,畢竟沒有殺豬宴似乎就不是過年的氛圍。如今情況已與過去截然不同,村里養雞養豬的人越來越少,一旦發現病豬就會立刻請獸醫來診治,如果救治無效則會將它們丟棄或掩埋。

雖然仍然感到惋惜,但再也不會有人因為舍不得那些肉而將其食用了,也沒有結伴的孩童躲在廚房窗外聞著肉香、饞得直流口水的情景出現了。這背后的變化反映了時代進步和食品安全意識提高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