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特色美食:美味燒餌塊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fā)布時間:2025-07-26
曲靖市麒麟區(qū)位于云貴高原的核心區(qū)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在距今三千多年前,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就已經有人類祖先開始種植水稻,因此,麒麟區(qū)享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米食”是當地居民的傳統(tǒng)飲食。
在曲靖市的日常生活中,“米食文化”占據了重要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類食物包括餌塊、米線、糍粑和餌絲。餌塊作為云南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美食,在云南人的餐桌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急就篇》中記載:“餅餌麥飯甘豆羹”,顏師古注釋說“溲米面蒸之則為餌”。五代時期,徐鍇在《說文解字系傳》中提到,“粉米蒸屑”就是指將米泡好后蒸熟,然后用石碓去舂,直到米粒完全粉碎為止。現代人通常使用機器代替人工,但原料和制作過程依然保持不變。餌塊可以做成各種形狀,如餅狀、卷狀、塊狀或筒狀等。

“燒餌塊”是麒麟區(qū)的傳統(tǒng)早餐之一,其做法是在炭火上烤制薄薄的圓形餌塊,然后拌上特制醬料食用。據《周禮》記載,“稻米蒸熟舂成餅叫‘餌’”,而將大米和糯米合蒸為饋贈之物,則稱為“饋”。據說,“餌饋”是“餌塊”的最早名稱之一。

有趣的是,據說歐洲人初到云南時詢問燒餌塊的名稱,當地居民隨口應答為“餅噻!”,這與意大利披薩的名字不謀而合。如今在曲靖等地,人們還發(fā)展出了名為“燒餌塊披薩”的美食創(chuàng)新:將餌塊作為墊底,撒上豐富的配料如肉類、蔬菜和芝士等烤制而成。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學生們早晨上學時常常吃的是一個燒餌塊。那時,每天的早餐費用僅為八分錢加上二兩糧票。家長們?yōu)榱朔奖阃o孩子們準備這個經濟實惠的選擇作為早點。然而,當時的物質條件相對匱乏,許多學生會省下這微薄的早餐費用于集郵或收集火花、煙標等物品。


“餌塊”的制作原料主要是大米,而如果采用糯米或者糯米粉,則被稱為“糍粑”,在麒麟區(qū)有著不同的含義和用途。勤勞善良的當地居民還會利用面蒿(一種春季常見的野菜)與糯米粉混合制成美味可口的“面蒿粑粑”。
可以說,在曲靖,“開門七件事”的首位便是吃個燒餌塊,其重要性堪比廣州人的腸粉、北京人的豆?jié){油條以及西安人的肉夾饃。這不僅是當地的傳統(tǒng)早餐選擇,也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