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十八子美食大揭秘:地方特色“子”系列美食解析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7-19
##探尋地方美食寶藏##永昌十八子——匯聚永昌特色美食的“子”系列,包括卜喇子、炕鍋子、窩窩子、(清粉)漏魚子、甜丸子、面辣子、油餅子、菜盒子、拉條子、面皮子、灰豆子、揪片子、搓魚子、糖餃子、糖花子、爐盔子、暖鍋子、羊肉墊卷子。以下為這些美食的詳細解析:
###主食類

- **羊肉墊卷子**:選用1-2歲的羔羊,經過燉煮至熟爛后,將當地小麥面粉制成的面卷子鋪在羊肉上,一同燜煮至面熟。面卷充分吸收了羊肉的湯汁,肉香與面香完美融合,紅亮不膩、汁濃味美。

- **拉條子**:將面粉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醒面后搓成細條,直接拉拽成粗細均勻的面條,下入鍋中煮熟。可搭配各種蔬菜炒制的鹵子,如西紅柿雞蛋鹵、土豆牛肉鹵等,面條爽滑勁道,口感豐富。
- **揪片子**:將面團搟成薄片,再用手揪成小塊面片,投入鍋中煮熟。可與雞湯、魚湯等一起煮,加入蔬菜、肉類等配料,口感爽滑,湯鮮味美。
- **搓魚子**:把面團搓成細長條,再切成小段,用手搓成中間粗、兩頭尖的小魚狀,故名搓魚子。通常與炸醬或炒菜搭配食用,口感筋道,富有嚼勁。
###小吃類
- **卜喇子**:主要原料有小麥面、胡蘿卜、甜菜、香豆葉、榆錢、艾葉、槐花等。將這些食材切碎與面粉混合,加入適量調料,上籠蒸熟即可。多種口味,清香爽口。
- **炕鍋子**:主料是豬羊的各種內臟,如腸、肝、心、肺等,洗凈小煮后切成片,配以洋蔥、青椒、洋芋、蒜苗及花椒等佐料,放入鐵制平底鍋中烤制,香氣四溢。
- **甜丸子**:用紅薯與土豆的淀粉捏制丸子,再用粉芡與糖勾兌出爽滑的甜湯,丸子浸潤在甜湯里,入口香甜軟糯,美妙的舌尖體驗與幸福的心理感受完美相融。
- **面辣子**:也叫蒸辣子,將面粉攪成糊,拌入干辣面、蒜泥、鹽、油等調料,上籠蒸熟。可直接食用,也可抹在饃片上,香辣過癮,是當地人喜愛的下飯菜。
- **油餅子**:包括胡蘿卜油餅等多種類型,將胡蘿卜切絲或擦成泥,與面粉、酵母、糖等混合,揉成面團后搟成薄餅狀,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脆。色澤誘人,口感香甜。

- **菜盒子**:以韭菜、粉條、豆腐等為餡料,也可加入其他蔬菜和肉類,將餡料包在面皮中,捏成盒子狀,放入鍋中烙熟或炸熟。外皮酥脆,內餡鮮香。

- **糖餃子**:將面粉制成餃子皮,包入用糖、芝麻、花生碎等混合而成的餡料,捏成餃子形狀,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外皮酥脆,內餡香甜。
- **糖花子**:用面粉揉成面團,加入糖、酵母等調料,搟成薄片,切成各種形狀,如花朵狀、蝴蝶狀等,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脆。造型美觀,香甜可口。

- **爐盔子**:歷史悠久,是極具特色的傳統食品。用面粉、酵母、鹽、油等制成面餅,放入爐中烤制而成。外皮酥脆,內部柔軟,可保存較長時間。
###湯羹類
- **窩窩子**:通常是將面粉或雜糧面制成小窩窩頭形狀,放入湯中煮熟。可搭配各種湯品,如羊肉湯、蔬菜湯等,口感軟糯,吸收了湯汁的鮮味。
- **(清粉)漏魚子**:將豌豆粉或其他淀粉制成的面糊,通過漏勺漏入開水中,形成小魚狀的粉疙瘩,故名漏魚子。可加入醋、辣椒油、蒜泥等調料,制成酸辣可口的小吃,也可與其他食材一起煮湯。
- **灰豆子**:以優良黑豆為原料,加入蓬灰精心熬制,再添加冰糖,經長時間熬煮至黑豆軟糯香甜,成品呈獨特的灰綠色,豆香縈繞,清熱解暑。
- **暖鍋子**:以銅鍋或砂鍋為器具,鍋底鋪上白菜、粉條、豆腐等食材,再將各種肉類、丸子、海鮮等食材分層碼放其上,加入調好的湯汁,放在炭火或電磁爐上燉煮。食材豐富,湯汁鮮美,適合多人一起享用。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