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舊夢:那碗香醇的來風鱔魚辣湯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7-25
探尋美食足跡:兩來風鱔魚辣湯的魅力
在網絡上常常看到,滕州有一家非常出名的早餐店——兩來風鱔魚辣湯。這家店鋪的湯和包子往往早早售罄,老板心情好時還會選擇休息,而每天早上開門就引來長隊,生意十分火爆。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一直未能有機會前往一探究竟。
趁著國慶節到徐州送行的機會,我決定前往兩來風總店品嘗這道美食。6號早晨5點半便出發了,抵達徐州東站高速出口時已經是6點45分。不幸的是,遇到了堵車,到入站口用了40分鐘才順利到達。使用導航找到了兩家店鋪,經過一番努力,終于確定了最近的一家并花了20分鐘找到。

這家分店位于天橋,門頭裝修風格獨特卻不顯眼。兩間房的門頭全部采用落地玻璃門窗,室內擺設清晰可見。門口設有十級臺階,甚至還有殘疾人專用通道,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家店鋪并非一般。
進入店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臺電子收款機,點餐、掃碼、打印小票一應俱全。隨后,在窗口遞上小票等待叫號取餐。窗口對外開放,廚房則完全透明,里面有十幾名工作人員身穿統一工作服忙碌著,分工明確,井然有序。



素三鮮煎包需要等待,我便先品嘗了鱔魚辣湯。撈一撈底發現沒有鱔魚肉,只有幾片熬透的雞肉片。喝了幾口后發現味道與我們的糝湯相似,只是胡椒味更濃,缺少麥參子和香菜,姜放得較多。由于量不大,很快便喝完了。包子還沒好,于是我又點了一碗另一種湯,雖然名字不認識也打不出來,但嘗一口發現口味和家鄉的糝湯十分相似,可能是因為面條有點稠。
這時,三鮮煎包終于上來了。這盤包子看起來就非常誘人,煎得沒有水煎包那么老和黃,味道鮮美,十個包子很快便被我吃光。雖然只吃出了小瓜和木耳的味道,但第三鮮是什么卻怎么也想不出來。


還沒吃飽,我又點了一根八股油條。從名字就能感受到徐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味道和口感與普通油條相似,只是形狀不同。仔細查閱后發現,其實這與做八股文沒有關系,只是外形類似而已。


飽餐一頓后,結賬時發現兩個人花費了49元,確實有些貴。然而,看到大廳里忙碌的兩個大堂經理、兩個收銀員、兩個專門負責打湯和叫號的員工、兩個保潔員以及十個面點師,又覺得這個價格并不算高。

正如你們所想,上網一查,這家店鋪竟然是一家國有企業。心里頓時平衡了,因為他們不僅在徐州開設了十幾家分店,還解決了數百人的就業問題,社會效益遠大于經濟效益。濟南的金德利快餐也是一家國有企業,同樣干得非常好。記得滕州還有一家名為金利源的國有快餐店,但沒幾年就倒閉了。

帶著意猶未盡的心情和滿口的胡椒味,我回家了。有空一定會到滕州的店鋪去嘗嘗,看看口味是否與總店一樣。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