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行攻略:筆記篇(十八)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7-25
旅行日記十八:德令哈至青海湖
位于祁連山脈邊緣地帶的德令哈市,雖然氣候條件與格爾木類似,但由于地理屏障、湖泊濕地以及植被覆蓋率較高的緣故,其濕潤度優于后者。這座城市以戈壁和荒涼聞名,在詩人海子的一首詩《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中被賦予了詩意色彩。
今日清晨,我們從這里出發前往茶卡鹽湖及青海湖,開始了旅程的最后階段。

車輛駛出市區后,315國道兩側盡是無垠的戈壁和低矮沙丘。一叢叢頑強生長的棱梭草點綴其間,在荒涼中增添了幾分寂寥之美。
不久之后,路旁出現了兩個相鄰的小湖——可魯克湖與托素湖。前者為淡水湖,水草豐茂;后者則是一片咸水湖,其周邊怪石嶙峋,顯得格外荒涼和孤獨。兩湖間由一條河流連接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沿著315國道繼續東行,窗外是無邊無際的戈壁灘地,黃沙與碎石鋪滿天際,偶爾可見幾株孤零零的駱駝刺或風力發電場的巨大風車。此時天空飄起了雪花,天地一片潔白。

接近烏蘭縣時,眼前的景象逐漸由戈壁變為高山草原,牛羊散落其間,遠處連綿起伏的祁連山脈余脈隱約可見。不久后,茶卡鹽湖映入眼簾,它是一片廣闊的白色結晶鹽面。進入景區,雪漸漸停歇,天空放晴。乘坐復古小火車緩緩駛向湖心,一側是潔白如冰的鹽晶體,另一側則是巨大的鹽雕群和廣闊變幻著藍綠色調的湖水。
離開茶卡后,車輛開始翻越橡皮山前往青海湖方向,在盤山路中不斷攀升。公路內側連綿不絕的是通往山頂的大片草甸,祁連山脈仿佛一道天然屏障,將濕潤氣候留給南面的青海地區,塑造出遼闊壯美的大草原和湖泊景觀;而北側的河西走廊雖然干旱少雨,但冰川融水的存在又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有限的生命之源。

途中發生了一起小意外:前方的大巴車底部行李箱突然打開,數個拉桿箱散落在逆向車道上。所幸當時對面無車輛通行,并且接近的車輛及時剎車避讓,才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若是在怒江七十二拐這樣的路段,后果將不堪設想。
有驚無險地過了橡皮山埡口后,沿著牛羊悠閑吃草的大片草地繼續行駛,在風中飄揚著經幡的指引下,終于抵達了青海湖畔的二郎劍景區。盡管藍寶石般的湖水看似觸手可及,但車輛卻需繞行許久才能到達最佳觀景位置。在這里,隨著沙鷗輕盈地飛舞于水面之上,我們得以盡情欣賞這片廣闊而美麗的水域。


離開二郎劍后沿環湖東路向東行駛,沿途依然是雪山、藍湖、草地和濕地組成的美景畫卷,牛羊點綴其間。當夜幕降臨之際,青海湖的輪廓逐漸遠去,我們在倒淌河鎮稍作停留后穿越海拔3520米的日月山埡口前往蘭州休息。

日月山脈不僅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之間的分界線,也是農耕區和牧業區的天然界限。越過它意味著此次西藏之旅或更廣義上的青藏高原之行即將結束。接下來,我們將踏上返回北京的道路,雖然這次旅程已經畫上圓滿句號,但心中難免留下些許遺憾——因擔憂高反而未能造訪日喀則和阿里地區。然而,通過這一趟旅行,我終于了解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明白自己仍有潛力突破極限。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