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承:韶關飲食文化中的宰相粉與南雄菜的獨特魅力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5-12
在韶關這座充滿傳奇的歷史名城之中,一碗千年流傳的宰相粉不僅承載著豐富的飲食文化,更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與發展的脈絡。
夜晚,一盞燭光下,一碟色澤瑩白如雪、細若銀絲的米粉,在熱湯中舒展開來,散發出山泉的清新和大米的醇香。這正是張九齡年少時的“狀元夜宵”,也是韶關人舌尖上永恒的記憶。如今,“宰相粉”已歷經千年的時光,仍以其獨特的魅力與非遺地位在人們的餐桌上閃耀。
一、千年傳承:山泉之魂與匠心之藝
制作宰相粉的工藝充滿著時間和匠心的魅力。清晨時分,在始興清化山區中,稻米在山泉水的滋養下變得綿軟,并經過石磨的輕碾化作細膩的米漿。隨后,將米漿鋪于竹匾中蒸煮成薄如蟬翼的粉皮,晾曬后將其卷疊、剪切成細絲。這每一步都沿用了張九齡母親盧氏當年的手法,每一剪都像是在重溫千年前的慈母心。最終,“團粉”步驟尤為精妙:匠人以指尖輕繞,力道柔和而剛勁,使粉絲根根分明,無論是煮還是炒,都能保持滑而不爛、彈韌不斷的特點。
文化印記:韶關當地至今仍保留著“考前吃宰相粉”的習俗。學子們相信,這碗曾滋養一代賢相的米粉,能為他們帶來“朝笏在手,筆墨如鋒”的智慧與靈感。而在滿堂客家大圍的曬場,成排的米粉猶如銀瀑垂落,與圍屋的夯土黃墻構成一幅流動的歷史畫卷。
二、辣與鮮并蓄:南雄菜的獨特魅力
在韶關的飲食版圖中,南雄菜以其獨特的“咸、辣、酸、香”風味而獨樹一幟。其中,梅嶺鵝王和酸筍燜鴨便是代表性的佳肴。
梅嶺鵝王:辣椒堆里的江湖
這道被譽為“廣東第一辣”的菜肴源于南雄的梅關古道商旅文化。選用農家土鵝斬塊,與本地酸筍、指天椒和花椒一同爆炒,再加入米酒燜煮收汁。鵝肉吸飽了辣意后,其肉質纖維間散發出琥珀色的油光,一口咬下,既鮮美又帶有一絲刺激,成為了讓人難以忘懷的經典。
酸筍燜鴨:冰火淬煉的爽脆
在制作過程中,采用60年代一農戶意外發現冷熱交替能令豬肚口感更加脆嫩的方法。現今,依然遵循古法將豬肚用井水浸泡,經過猛火煮透后急速冷卻切片,搭配上姜蔥醬油食用,每一口都仿佛在舌尖上跳躍著冰與火的交響曲。
三、美食即鄉愁:傳承與創新
韶關的每一道菜都是對歷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張九齡通過一碗簡單的米粉,表達了對母愛的深切懷念;瑤族以竹筒飯記錄著遷徙的故事;而客家人則將釀豆腐作為團圓的象征,承載著中原的文化情結。
如今,韶關美食不僅成為了地方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還借助現代科技煥發新生。宰相粉產業園的建立、酸筍作坊的電商化,以及非遺傳承人的直播,都讓這些傳統技藝以更加生動和多元的方式與世界對話。韶關的每一道菜,都是歷史在味蕾上的回響,是情感與故事的傳遞。

在這片充滿山泉與辣椒的土地上,每一口美食不僅是味覺盛宴,更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當品嘗一勺酸筍鴨湯汁時,似乎能聽見韶關千年時光中流淌的故事在耳邊輕輕訴說。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