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美食之魅力與山西陜西面食之爭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5-15
馬越:這部劇這個夏天真的太火了,我隨處都能聽到別人在議論,里面道具真的非常用心,譬如它的望樓就采用了人字栱,這是典型的唐代建筑樣式,如今也只有我們山西還保留中國最早的唐代建筑了。
趙飛:你看的比較心細,我只注意到里面的美女和美食,特別是雷佳音扮演的張小敬,那一路吃的香啊,半夜看劇我是越看越饞。上來就呼嚕呼嚕干了一大碗水盆羊肉,還美美的在跌一個火晶柿子。沒過一會兒就開始拿刀下手直接吃上了手抓羊肉,完了還吃個薄荷葉清潔口氣。這一路把我饞的喲。第二天就專門跑出去點了一碗水盆羊肉和肉夾饃來過過老陜食物的癮。
馬越:其實你大可不必如此,咱們山西有一個地方和陜西離得近,生活習慣和吃東西也充滿著陜西味兒,包括方言也是,山西人都說晉語,雖然細分之下很多,但是運城說的是中原官話,和關中地區就很相似了。我們之前節目里就聊到運城人更喜歡去西安,很多運城人童年回憶里可能也記得小時候長輩們從電視里看天氣預報關注的是西安天氣。
趙飛:沒錯,運城的地理環境和位置都比較特殊,它三面環山的盆地,地勢低洼,所以夏天也更悶熱,想必這幾天運城的小伙伴們都熱夠嗆。在歷史上,河東地區曾經多次被爭奪,也足以凸顯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我們在之前節目講到戰國時期到五胡時期高歡的時候都有提到過對河東的爭奪。一旦運城渡口失守,就相當于潼關側面開了旁門。北宋時期運城劃給陜西路,那時候運城人成了名副其實的陜西人。

馬越:所以運城和陜西的關系真的是特別近。對于運城這樣一個地處三省交界的城市,或許它本身的形象就是復雜而模糊的。陜西和山西都是出了名的面食大省,所以兩邊吃起面來是都不含糊誰也不服誰。運城本地的口味也就有了些雜糅的感覺。譬如新絳、聞喜的花饃、面塑都各有特色。本身聞喜花饃、煮餅以及稷山麻花也成為運城面食的代表,是山西面食的一種。張小敬呼嚕嚕吃那么香的水盆羊肉其實就是我們運城羊肉泡的做法。
趙飛:除了聞喜花饃之外,運城還有很多面類美味,比如新絳牛皮面、稷山羊皮面等,這些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面食。特別是牛皮面和羊皮面的口感都非常獨特,都是山西的代表品種。在這些面類中,我更喜歡吃聞喜花饃,聞喜花饃做法比較特殊,它不用手抓,而是直接將面條扯開,讓面筋自然分離出來。所以聞喜花饃的口感特別好吃,非常獨特。至于新絳牛皮面和稷山羊皮面的口感也是非常有特色。張小敬呼嚕嚕吃那么香的水盆羊肉其實就是我們運城羊肉泡的做法。
馬越:你說這些都是山西的代表品種,但事實上它們也都有陜西的血統,特別是聞喜花饃、牛皮面和羊皮面的做法都是來自陜西的。所以這也可以證明運城菜肴中有許多陜西元素。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想到一句話,“山西吃起來陜西味兒”這是我們常說的口頭禪,但事實上,這也反映了我們對山西和陜西面食的共同認識,兩者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口感。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這里最早叫中國”,這句話更加有深度,也更加合理。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