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辨析: 文學藝術知識與實際運用之間的差異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7|發布時間:2024-08-09
中考常考古代文體常識
1.四言詩: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為主的詩體。四言詩在殷商時代形成,是我國古代詩歌最早形成的詩體。四言詩(這里主要就《詩經》而言)在我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有其特殊功績。除了語言的準確精練外,賦、比、興的運用,開創了我國詩歌的新局面。如《關山月》等詩篇。
2.古體詩:是指從前流行的各種古老的詩體,如五言、七言、雜言、絕句等。這些古體在唐宋時期非常流行,代表作有李白的《黃鶴樓》、杜甫的《秋興八首·其六》等。
3.律詩:是指以律動韻腳作為基礎,以五言為首選形式的詩體。律詩起源于隋唐時期,由張旭和王維共同創造,代表作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4.絕句:是指以六、八字為首選形式的古體詩。絕句起源于北魏時期,以五言絕句最為流行,代表作有李商雋的《秋風詞》等。
5.樂府:是唐代的一種詩歌體裁,是用來贊美宮廷生活、描繪自然景色和表現民間情調的詩體。樂府詩多為七言或五言絕句,代表作有王維的《清商引·二月二日》等。
6.雜韻:是指用各種韻腳編成的詩體,不限于律動韻腳,也不限于五言、七言、絕句等形式。雜韻起源于隋唐時期,代表作有杜甫的《秋興八首·其六》等。
7.贈序:是指用來寫給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的文字。贈序多為短小簡潔的文體,代表作有蘇軾的《送陳季明序》等。
8.題記:是指用來題寫作品的說明性的文字。題記多為簡單的幾句或一兩句話,代表作有歐陽修的《題梅花》等。
9.跋文:是指用來寫給作品收藏者、出版者的短小簡潔的文字。跋文多為感謝之辭或祝福之語,代表作有蘇軾的《題石榴譜跋》等。
10.銘文:是指用來刻寫器物上的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銘文多為短小簡潔的文體,代表作有劉禹錫的《陋室銘》等。
中考常考記敘文
1.記敘文學:是指以敘事、描寫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見解的文學體裁。記敘文學在古代非常流行,代表作有《三國演義》等。
2.游記:是指用來記敘旅途見聞或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代表作有蘇軾的《東坡雜記》等。
3.傳記:是指用來寫給人物的生平事跡的文章。代表作有司馬遷的《史記》等。
中考常考散文
1.散文文學:是指以自由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見解的文學體裁。散文在古代非常流行,代表作有班固的《史記》等。
2.議論文:是指用來發表議論、陳說或評判的文字。代表作有劉勰的《文心雕龍·章表》等。
3.說明文:是指用來解釋或說明某個問題的文字。代表作有蘇軾的《答問》等。
中考常考古代文體特點
1.古體詩:是指以古老的韻腳和形式編成的詩體,如五言、七言、絕句等。
2.律動韻腳:是指以律動韻腳作為基礎的詩體,代表作有《清商引》等。
3.樂府:是指用來贊美宮廷生活、描繪自然景色和表現民間情調的詩體。
4.雜韻:是指用各種韻腳編成的詩體,不限于律動韻腳,也不限于五言、七言、絕句等形式。
5.贈序:是指用來寫給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的文字。
6.題記:是指用來題寫作品的說明性的文字。
7.跋文:是指用來寫給作品收藏者、出版者的短小簡潔的文字。
8.銘文:是指用來刻寫器物上的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
這些都是中考常考的題目和答案,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