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與揚州大煮干絲的不解之緣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5-07-25
乾隆與大白豆腐的非凡相遇
在清朝乾隆盛世時期,揚州作為江南的核心經濟文化名城,繁華昌盛,美食文化尤為繁榮。這一年,乾隆皇帝決定南巡,消息傳至揚州,當地的官員和商賈們立刻開始籌備迎接皇上的盛宴,期望以最豐盛的食物和最莊重的儀式贏得皇帝的歡心。
在揚州城中,有一位名叫王二的年輕廚師,他雖年紀輕輕,但烹飪技藝爐火純青,特別擅長用豆腐制作各種佳肴。聽說皇帝即將到來,王二心中既激動又緊張,他暗自下定決心要創作一道足以讓皇帝贊嘆的食物,為他自己和揚州美食增光添彩。
經過數日的深思熟慮與不斷試驗,王二終于找到了一個創新的想法。他選用當地優質的大白豆腐干,憑借其高超的刀功,將一塊豆腐干切割成二十多片均勻薄片,再切成細如火柴梗的細絲。這些細絲清晰分明,粗細一致,充分展現了他的精湛刀工。
接下來,王二選用新鮮的老母雞慢燉出一鍋醇厚濃郁的雞湯,這雞湯是菜肴的靈魂所在,經過長時間熬煮,雞肉的鮮美與營養完全融入湯中,湯色金黃,香氣撲鼻。他還準備了熟雞絲、熟雞胗片、熟雞肝片、冬筍片和蝦仁等豐富的配料,這些食材不僅豐富了菜品口感,還為菜肴增添了視覺的層次感。
在烹飪過程中,王二先將豆腐干絲放入沸水中焯燙兩遍,去除了豆腥味,使其更加柔嫩。然后將干絲浸入熱雞湯中,加入各種配料和蝦仁,用小火慢煮。隨著湯汁的翻滾,各種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干絲充分吸收了雞湯的鮮美和配料的香氣,變得滑嫩可口,滿室飄香。

最終,一道精心制作的菜肴呈現在眼前。王二將烹煮好的豆腐絲盛入盤中,點綴以肫、肝、筍、豌豆苗,再撒上紅潤的火腿絲和鮮美的蝦仁,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誕生了。這道菜后來被稱為“大煮干絲”,最初它名為“九絲湯”,源于其采用九種食材切絲烹制而成。
當乾隆皇帝抵達揚州,在一場盛大的宴會上品嘗到了王二的九絲湯時,他立刻被菜肴精致的擺盤和誘人的香氣吸引。他品嘗了一口干絲,濃郁的鮮香在口中蔓延開來。豆腐絲的順滑、雞湯的醇厚以及配料豐富的口感相互交融,乾隆皇帝大加贊賞:“此菜口感獨特,鮮美無比,實乃美食中的瑰寶!”


乾隆皇帝對九絲湯的喜愛溢于言表,此后每次到揚州,這道菜肴都成為他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份。王二因此名聲大噪,成為了揚州城內備受敬仰的烹飪大師。

隨著時間推移,揚州的廚師們在九絲湯的基礎上不斷改良創新,使制作工藝更加精細,配料更為豐富多變,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熟知的大煮干絲。這道菜肴不僅是淮揚菜系的經典代表,更是揚州飲食文化和歷史記憶的載體,流傳至今,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揚州豆腐絲#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