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心放石:一顆掉餡兒的心藏著怎樣的禪意故事?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5-07-25
心中趣事:開元寺的心放石奇聞
來到泉州的開元寺游覽,許多游客都會因為一塊奇特的石頭而感到困惑——原本應該是一顆完整的心臟圖案,卻在中間多出了一點,仿佛一顆掉了餡兒的湯圓。不過這并非是古人書寫時的失誤,這塊被戲稱為“心放石”的奇石,其實是開元寺的一大特色。
相傳這石頭本有四塊,分別鎮守著西塔的四個方位。遺憾的是,在民國時期,其中三塊已經不見蹤影,如今只剩下東邊這一塊還在堅守崗位。這些石頭上的“心”字有著特殊的含義——那一點如果在上方,則代表多慮;如果靠邊則表示偏執;唯有沉穩地落在下方才是真正的釋懷與放下。

(此處請想象一個微笑的場景)據傳,唐朝某日有位僧人被佛祖三聲呼喚“放下”,他先是放棄了手中的花束,接著是手上的物品,最終甚至連內心的雜念也被拋諸腦后。這故事仿佛是在講述現代人的生活狀態:月初時放不下業績壓力,月中則焦慮著房貸問題,月末連外賣優惠也要斤斤計較。難怪古人要在塔下放置這樣的石頭,就像是一處古老的“心理診所”,提醒人們學會放下。

關于這塊心放石的起源,流傳著幾種說法:

一種認為是由工匠在完成工程后置入——師傅滿意地翹起二郎腿說:“這座塔修得如此完美,我終于可以放心了!”

另一種解釋是物我兩忘的哲學思想:心上無物,物外無心(建議哲學愛好者謹慎考慮)。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體現了“佛系”的生活方式——那一點若在上方則表示多慮;若是偏旁,則意味著偏執;唯有沉穩地落在下方才是真正的放下。
在我看來,這塊石頭更像是古代的“表情包”:將“心”輕輕一按,就能從憂郁切換到平靜。不妨來摸摸這石頭,就像是給自己的心靈做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把所有的煩惱都留給過去,帶著清風明月回到現實。


您知道嗎?就連塔頂的銅鈴也在輕輕搖動:“放下~ 放下~”(請想象這里使用的是地道的閩南腔調)


(責任編輯:佚名)